“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并做他们人品和学术上的榜样。在这个过程中,去提升自我,奉献社会”。从教5年来,必赢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春悦博士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敬业爱生,今年她被评为2018/2019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恩师难忘 传承教育
朱春悦说,自己选择师范专业、教师岗位,一部分是外公的影响,更多的是成长过程中许多终身难忘的恩师的影响。朱春悦的外公曾是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教师也成了她小时候的梦想。读高中时,由于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压力,一度萌生过退学的念头,班主任看到了朱春悦的消沉,主动开导她,并把她带到了家中,和她畅谈人生和未来,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2003年非典爆发,正在紧张备战高考的朱春悦因感冒发烧被隔离,班主任怕耽误她高考便在学校陪她复习了整整半个月,看着她平安步入考场。“正是这些视如己出的老师,让我度过了人生最压抑的高中生活。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带着憧憬,笃定地选择了师范生。”朱春悦说。
勤学苦练 快速成长
朱春悦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公共课。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但初入讲堂的她也曾因教学经验不足倍感压力。是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让她快速成长。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她指导,鼓励和支持她和新进教师参加省内外教学培训、学术会议。2016年,朱春悦参加学校首届微课教学竞赛,时任党总支书记叶高带着老教师主动帮她磨课,逐字逐句的和她讨论课件的修改和话语的表述,最终朱春悦顺利斩获了一等奖。
“朱老师不喜欢照本宣科,经常引导我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老师还会夸奖我们,让我们更加自信。”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周颖说。
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她努力提升自己历史知识领域的学术素养,坚守内心的学术净土。日常教学中,除了学院提供的备课材料,她自己在网上购买了许多课件,观看大量学术视频,力求在课上带给学生积极良好的影响。为了检验教学成果,朱春悦主动要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听课,请大二、大三已经上过她课的学生提教学意见。
课堂上,她坚持“代入式”的教学方法,以前本科时并未留下深刻印象的思政课教师的做法,她就全部排除。每一学期的“旧课”都坚持推翻重来,及时“补充新内容”。“我希望自己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好的影响,自己的一句话或甚至是一句鸡汤,能成为她们人生路上的明灯。
朱春悦认为,思政课与其它的基础课不同,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他们的先成人,再成材。哪怕未来没有多么高大上的职业,也要有爱国、爱家,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善良、强大、悲悯之心,“无论外表如何油腻,内心却要一直清新和纯真。”
爱生如子 无私奉献
为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虽然自己的孩子才满周岁,很需要母亲的照顾,但朱春悦还是主动担任了新生班主任。“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思政课上的生动,而把课上好是我作为教师的首要责任。”
2018年9月朱春悦成为2018级园林对口班班主任。初任班主任的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和每一位学生认真的聊天,努力去记住他们各自的家庭和故事。“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感觉到被重视,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成长为自信、积极、乐观、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朱春悦说。
“担任班主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各种突发状况都需要班主任的关注。”朱春悦坦言。2018年11月,一位同学肺部疾病严重,在父母未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她和张磊老师第一时间帮助安排住院手术并坚守在医院,帮他脱离了生命危险,持续鼓励和安慰他,直至王超前父母赶到才离去。
大一下学期考试,朱春悦发现班上一名同学挂了两门课,主动联系该同学了解情况,得知他因家庭贫困想退学打工,朱春悦多次找他谈心、聊天,后来该生放弃了退学的打算并认真学习。这位学生感激地说,会永远记得朱春悦老师的话:读大学不会让人每一个人都走向成功,但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读过大学的,每个人的舞台都宽广到无法想象,而这一切,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大学里去努力,去思考,去变得更有担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5年来,她兢兢业业,先后荣获蚌埠•滁州高校思政课联盟教学竞赛二等奖,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第九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18年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被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好老师”。
“选择成为教师,我必‘终夜以思,以为己任。罄所知者,倾力教育’。同时,这也意味着选择了承担学生全部的重量,为了让他们站的更高,走的更远,我内心常倍感压力。“谈及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好老师,朱春悦表示很感谢领导同事的认可和学生的认同,“学生的好评对一个教师而言是最高的褒奖,很有幸福感,我要继续努力,当好他们的‘引路人’”朱春悦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信仰,而我的职业信仰就是找到自身的幸福感,致力于学生成长、教化的责任感,希冀社会美好的道德感。”(责任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