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校为保障,以党的领导为保证,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推进学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型。
一、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校院两级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推动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2.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四风”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加强纪律审查工作,切实运用好“四种形态”,切实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继续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强对处级领导班子的目标责任考核与管理。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干部管理工作水平。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严格“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开展院(部)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认真做好党支部换届工作,加强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特色活动创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
5.加强宣传思想和文明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制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和阵地建设,加大学校中心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外宣工作效果。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和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深化双拥共建工作。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凝练学校精神,完成校歌谱曲工作。加强新校徽宣传和使用,完善校园标识系统建设。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中心”项目建设。深化校园文化“一院一品”工程建设。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建设。
7.推进民主管理。召开第二次党代会2015年年会暨第三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三次会议。健全党员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和教职员工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发挥统战成员的积极作用。
8.做好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关工委、退教协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和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关心老同志身心健康,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9.编制“十三五”规划。把握形势、分析现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坚持内涵、创新、特色、开放、协调发展,科学制订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认真做好专项规划和各院(部)规划编制工作。
10.推进规划实施。加大规划宣传和解读力度,营造人人了解规划、自觉执行规划的良好氛围。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将规划目标任务纳入目标管理,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制订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加强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三、落实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推进学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型
11.落实办学定位。巩固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成果,落实“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具体推进的措施和办法,深化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的落实,将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体现在学校工作各个方面。
1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落实学校关于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和方案,细化各子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平台年度建设计划,明确任务要求。加强对项目的检查和评估,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保证项目建设效果。
13.推进学校转型与提升。深刻领会三部委“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牢牢把握“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机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围绕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力争成为“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国家级示范校”。
四、深刻把握审核评估要求,落实评建工作任务
14.启动审核评估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全面准确把握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和要求,将“补短板”和“筑高峰”相结合,科学分析学校现状和不足,着力加强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签订工作任务书,加强督促检查,按时保质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为接受审核评估做准备。
15.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按照“特、强、优、精、扶、调”思路,实施专业分类发展。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稳步增设新专业。加强新办专业建设,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推进运用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专业。鼓励各个专业提高水平、办出特色。制订学校专业质量通用标准,推进各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出台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评估。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开展重点建设专业绩效评估,实施动态调整。开展新一轮重点建设专业遴选。
16.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加强课程标准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和慕课课程建设。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向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方式转变。开展课程质量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质量保证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17.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任务落实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18.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开展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培训。继续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师实践技能竞赛,开展教学质量奖、教学进步奖、教学成果奖评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办法。
19.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成果在教学、管理等工作中的应用。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并实施学业预警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教学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发挥系、教研室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工作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校诚信和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学校和学生诚信记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活动。做好新一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
21.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科学编制招生计划,提高生源质量。改进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开展毕业生调查和市场调研,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继续引入第三方评价,做好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跟踪调查。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2.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活动方案》,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年”活动,抓好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和推进落实,保证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3.实施“5223”行动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平台和基地、文化建设;推进实践育人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与评价机制改革;提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和水平;完善教学管理、指导和服务、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力争使学校成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4.加强众创项目合作。落实校地合作座谈交流会纪要,与滁州市科技局联合开展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建设。做好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遴选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加强指导和建设,把众创合作项目做出成效、扩大影响。与滁州市合作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
六、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25.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承办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广泛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26.提高科研能力。支持教师国内外访学,理清科研思路,掌握先进科研方法,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深入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青年骨干教师基层挂职等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开展应用性研究能力。引导青年教师参与项目,融入团队,切实提高科研能力。
27.拓展科研渠道。加强与科技主管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拓宽项目申报渠道。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加大指导和培育力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有前景、有特色的研究项目,力争更高级别、更多学科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年科技到账经费2000万元。
28.搭建科研平台。加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校三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校级科研机构的遴选,重点培育2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29.培育科研团队。鼓励教师跨院(部)、跨学科开展协同研究,组建科研团队。遴选1-2个实践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较强的校级科研团队进行培育建设。对考核优秀校级科研团队给予新一轮的支持,推荐申报省级科研团队。
30.加强学科建设地位。提高对学科建设的认识,将学科建设摆在学校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学科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和建设。加强现有重点学科建设,遴选申报省级重点学科。遴选优势学科,为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点打好基础。
31.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深化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落实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合作。不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推进科技成果报奖、转化与推广工作。扎实做好定远县结对帮扶工作。加强智库建设,提高资政服务能力和水平。
32.完善科技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制(修)订《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教授、博士特殊岗位津贴发放考核办法》、《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等,将科研工作量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促进科技工作开展。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工作实效
3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跟踪考核,落实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引进人才质量。灵活人才选聘形式,健全能力和业绩导向的引智评价机制。人才引进向重点学科、紧缺专业倾斜,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加大行业企业骨干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教师队伍数量,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3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推进“博士化”工程,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教师培养。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培养。通过学历深造、专业培训、国内外访学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双能”素质。加强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和最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八、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35.加强改革工作组织领导。落实《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综合改革方案》,抓好年度综合改革工作安排,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具体推进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36.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认真总结、分析年度目标考核工作,持续改进目标管理和考核分配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考核工作效果;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职称资格条件考评体系,完善竞聘上岗、择优聘任机制;推进后勤综合改革,制订并落实改革方案。
九、加快学校章程实施,推进依法治校
37.落实学校章程。加强学校章程学习、宣传、实践和督促落实。以章程为依据,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章程管理学校。完善学术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与学校上水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38.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引导师生员工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依法依规办事。深入推进依法管理。落实重要政策文件和重大改革举措合法合规性审查制度。
十、优化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9.做好资产管理工作。修订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做好“能力提升计划”、“振兴计划”和“中央财政专项”设备采购工作。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论证和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40.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提高财务预算前瞻性,储备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经费支持。加快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改革收费方式,启用“网上缴费平台”。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41.做好监察审计工作。开展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年度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零星维修项目内部审计和基建工程项目委托审计。推进基建维修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全覆盖。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做好内审质量评估准备工作。
42.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加强校园门面房整治,建立琅琊校区快递中心。发挥能源监控平台作用,加强水、电整治管理。加强对后勤服务引入社会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加强食堂管理,保证安全、正常供应。
4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隐患责任清单。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治隐患。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安全保卫工作能力和水平。落实与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
44.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图书、档案文献资源功能,提高利用率。进一步实施图书馆环境改造和功能优化,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
十一、加快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5.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加快推进滁州正大有限公司和新英中学地块土地征用工作。加快综合实验楼、琅琊校区72间平房地块教职工公寓楼建设。及早谋划学生公寓、大学生活动中心、化工实验楼和图书馆扩建等基建项目规划建设。推进绿化工程,提升校园建设品位。实施基建维修改造工程。
46.推进信息化建设。编制实施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推进各类业务系统推广和应用,建设智慧校园(一期)、校园移动应用平台(一期)、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平台(二期)和软件云平台、教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校情综合展示与分析系统,推进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支持教师科研和学生实验与应用创新,实现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环境,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十二、扩大开放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和效益
47.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强化开放办学意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合作能力,拓展合作领域。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力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突破。拓展有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加大选派师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力度。扩大与台高校深度交流与合作。成立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推进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工作。
48.提升继续教育水平。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继续教育模式,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主动承接地方继续教育任务,加强与行业、企业、学校等合作办学,增加校外函授站点,稳步提高学历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拓展培训范围,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